首页 文案列表 纪录片解说词 文化纪录片 中医药纪录片《本草中国》 第一集 解说词文案

中医药纪录片《本草中国》 第一集 解说词文案

文案配音员:立笑
文化纪录片 4662 分享


第一集  时间


世间万物,皆有其时,就本草而言,无论是采摘、炮制,还是存储,自古流传下来的观念,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古老的歌诀里,透露着时间赋予药材的千变万化。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经验与智慧,陪伴着中药走过历史的漫漫长河,成为世代守护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的秘方。

夏至之日,太阳直愣愣地炙烤着新疆裕民县的巴尔鲁克山,高温让整片土地躁动起来,山上人头攒动,男人们搭起了帐篷,女人们搬来了炊具。这些从五湖四海蜂拥而至的人,可不是来露营的。他们头顶烈日,风餐露宿全是为了等待一场花开。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伴随着一股略含刺激性的气味,漫山遍野绽放一片金红,众人们苦苦等待的便是它,红花。《药典》称其花瓣可活血化瘀、散湿去肿,是调血之药。它最常见的入药方式,是做成外敷的红花油,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采摘红花很有讲究,要在花瓣由黄变红之际进行,采得早了花还未成熟,采得晚了则华容憔悴。为了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时机,采花工们每天清晨采花,个个眼疾手快,追逐一朵鲜花盛开的时间,等待一颗果子成熟的时节。

然光阴似水,倏忽来去。所以,把握最佳的采摘时机,是中药人心头牵挂绝不敢怠慢的事情,数月后在千里之外,又一味本草迎来采收的时节,它与红花在名字上仅一字之差身价却高出近千倍。藏红花,一个近乎传奇的名字,事实上,藏红花并不产于西藏。而是原产于中东及欧洲地中海一带,明朝时途经西藏传入京城,故而有了藏红花这个俗称。它与红花一样可活血化瘀,《本草纲目》称其解郁安神,久服令人欣喜,它以花及柱头入药。平均80到100朵鲜花能收获一克花丝,尤显名贵。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种又名西红花的娇贵花朵,才首度引种成功。养育它的土地,就在长江的出海口——上海崇明

早上八点,是退休村支书俞福生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每年十一月初,崇明岛上的藏红花于室内开花,昼开夜闭,别看此时含苞待放,要不了几小时便会凋零,这意味着俞福生的采摘工作必须立即开始,一刻不停。男人采花女人剥丝,为了保证药效,从鲜花采下到完全剥丝的全过程,几乎以分秒计算。唯有心思细腻的女子,方能胜任。这段日子,老俞家人丁兴旺,平日在外忙碌的女人们,都赶回来帮忙。藏红花开,是堪比春节的团圆日。

俞福生顾不得吃饭了。藏红花的采收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朝起采花趁鲜剥丝及时烘干,这都是少不了的步骤。乡里的合作社是当地药厂提供的免费烘干点和收购站。这段日子一过正午就会被挤得水泄不通。俞福生的花丝品相不错,只是来的稍晚,已拿不到今天的号,一克烘干的花丝收购价大约为25到30元,隔夜便会掉价。他怎么也不肯离去。在这场争分夺秒的大战中,俞福生好不容易才逮到机会见缝插针。傍晚是一天中难得的闲暇时光,俞福生反倒有些不知所措了。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摸索着与时间相处之道,赶时间,似乎有一种较劲的味道,而等时间却呈现了另一种处世哲学,九月,夏季的炎热还未完全消散,空气里弥漫者暖暖的湿。

退休的药厂老厂长王良春,正要去检查他的发酵进展。这一堆堆僵冷的米饭,看上去除了颜色略微泛红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特别之处。只有经验老道的药工才能从细微的味道和温度差别中察觉。一场神秘的演变正在悄悄拉开序幕。曲是一种中药剂型,制曲是中药炮制中耗时最久的方法。红曲是一种由红曲霉菌发酵米而来的药物,起源于汉代。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多用于治疗食积饱涨。让其再放异彩的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红曲能分泌一种叫洛伐他汀的元素,用于降低胆固醇。疗效等同于美国公司研发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却没有副作用。

在古时,红曲是大户人家专享的特殊规格,红曲不仅能入药,酿酒,还常常担当食品调色剂的角色,甜美温顺的江南人爱吃红烧菜肴,无论咸酸淡甜,必是做到红而发亮,这艳丽的红,便是红曲的红,时至今日桐庐莪山一带,主妇们仍然沿用着这古老而天然的烹饪材料。红烧肉,红曲烧笋,红烧鱼,红曲乳腐。

如今工厂里都用机器制作红曲,而古法制曲的方法却被淡忘了。王良春退休后,总想试着再来一回手工制曲,也算替祖辈传授的手艺和传统还个愿。

古法制曲的准备工作,大概得从两天前开始。红曲的原材料是籼米,把米淘完后浸泡上一整晚,第二天才能蒸饭,饭要蒸的恰到好处,时间不够,芯子太硬容不下菌种寄生,煮的太软饭团粘软,有可能感染杂菌。木桶里红色的液体,便是调和好的红曲母,它是制曲的灵魂,让普通米饭蜕变的种子。王良春把接种用的曲母与米饭均匀地搅拌,让它们彼此渗透、互相吸附,就这样,神奇的变化慢慢发生了。一小时,两小时,一天两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饭粒上长出了肉眼鲜见的白毛,紧接着一颗颗粉色斑点冒了出来。但对王良春而言,这才只是开始。退休后的日子云淡风轻。王良春觉得自己有大把时间慢慢等待发酵。

这个传统的工艺发酵的过程要将近六七天,我们每天都要观测。农历的酸味扑面而来,时间已过大半,将手指插入米堆中央测温。检验发酵程度,热量上升,意味着要赶紧洒水浸曲。一场秋雨如期而至,空气里活跃的水分子是微生物梦寐以求的催化剂,王良春知道只要再耐心等上几天。雨过天晴就是丰收。晾晒,这场旷日持久的转化之旅的终点。历经了漫长的发酵时间。米饭们终于在这一刻脱胎换骨,神奇的红曲诞生了。

冬去春来,夏末秋至。对于四季的更替,中药人有独到的见解。夏枯草、秋桑叶、冬葵子这些一季节命名的药材,不仅凝聚着先人洞悉时间的匠心,也暗藏着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

10月23日,农历节气霜降,在山东的这天,人们要炖萝卜吃柿子,所谓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而对于德州的老中医张荣恩而言,霜降还意味着一味本草的成熟。

秋桑叶能提神利水,按老医学来说算神药,人类不可缺少的。

霜桑叶在下霜后方能达到疗效,这是现代医学仪器也无法测量的神奇,《本草纲目》中关于桑科的记载长达数页,春取桑枝祛风湿利关节,夏摘桑葚,生津止渴,秋打霜桑叶,疏散风热,冬刨桑根白皮利水消肿,一株桑树,四季入药。

德州夏津的古桑原已经存在2000多年了,张荣恩的诊所就在桑园边,门面不大却名气不小,方圆数百里无人不知。张荣恩祖上是1866年起行医,他是第六代。人们慕名而来,不仅为了高明的医术,也为求一味好药。在张荣恩看来,所谓好药,必要精准地掌握节气,时辰一到立刻出发,参天的古桑对,采摘构成了难度,用床单改制的布兜是夏津人独特的发明,三五人一围,以竹竿挑落,刹那之间落叶飞舞。春桑喂蚕,秋桑炒茶,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桑树的民族,中国人对于桑叶的加工得心应手,新鲜的霜桑叶风干之后便有了入药的资格。张荣恩自小在桑园长大,每年霜降之际,他都会蜜炼霜桑叶,这是家里祖传的方子,坚持按季釆收,亲手炮制,几代医者心口相传的训言,与古桑一起见证百年光阴,四季轮回。

从霜降到立冬,贵州德江下了一个月的雨,阴郁的天气并不影响乡亲们看傩堂戏的热情,土家人认为这克老的民间艺术能祈求风调雨顺,带来,五谷丰登,他们心里在默默为一味即将采收的本草祈福。天麻自古以来就被列为药中上品,可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本草纲目》称久服天麻,轻身健步。立冬已过,天麻成熟,需赶在次年清明前,茎苗未出前采挖,此时的天麻圆润饱满,质量达到一年顶峰,也被称为冬麻。同一种药物在不同季节采摘,药效亦有强弱,这是本草与时间的秘密。

23岁的田旭林去年回家种天麻,今年第一次的收成对他而言至关重要。

几天后乌云散去,雨水停歇,田旭林赶紧出发。大山里的天麻是土家人的生活支撑,田旭林觉得如今轮到他来回报家乡了。土家人的天麻釆用仿野生栽培的方式,埋种于深山野林之中。入山之前,按照惯例得举行一个吼山仪式,吼山是麻浓对天麻图腾般的敬重,深倍有灵性的植物必有豺狼虎豹守护。在过去天麻一度被视为神物,它无根无叶栖生以深土之中,几乎无迹可寻。而今天麻能实现种植,全是因为发现了蜜环菌,腐木之下,这丝丝缕缕的菌丝,与天麻有的双生关系,天麻依附于它完成自身的代谢。

小田没有把所有的天麻卖掉,而是挑选了最大最好的带回家中,他要用第一次丰收的成果,酿一次天麻酒招待乡亲们。在高山乡的寨子里,家家都有这样的饭桌,土家人不管毛叫桌,而叫火炉。火炉中心烧柴,桌板上热菜,天麻在火炉上烘烤,水分随着时间慢慢蒸发,待到表皮干透,芯子微软,便可用来酿制天麻乳酒。把天麻刀刀剁碎是件没有多高技术含量却极考验耐心的事,石磨推酒,随着一勺勺高粱酒注入,磨酒人必须一鼓作气,滤酒还是一件枯燥的重复劳动,但田旭林固执的认为,越是简单而消耗时间的工序,越是浸透着制作者的心意。现在轮到厨房里的女人们一展身手了,一席精心准备的天麻药膳,也是田旭林决心一生守护天马的承诺。

我从小看着父亲种植天麻长大,在寒冷的冬天可以吃上一顿天麻火锅,喝上一小口天麻酒,那挺温暖的,天床可以说是咱们土家人温暖的象征。”——田旭林

中国南方都市广州每一刻都在车水马龙中喧嚣。下午三四点,喧嚣是属于清平街的,以食为天的广东人最懂得把本草融入生活。煲汤是药膳,凉茶以中药煎煮,难怪这个城市会舍得将珠江畔最黄金的拿来建药材市场了,南来北往的药材于此相会,演绎出独树一帜的广药文化。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广东本土的道地药材一一陈皮。

说话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陈皮利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不仅能入药,还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在以皮皮为主的广东,他甚至上升到了高价收藏品的地位。

陈永娟是陈体全么的第11代后人,在陈李济已经30多年工作了,从小就闻着陈李济的药味长大,对,陈李济有特别的眷恋。作为广东的老字号,陈李济邑已经经营了400多年,让其成名的不仅是悠久的历史,还有允的镇馆之宝一一百年陈皮。陈李济以陈皮闻名。陈皮以陈者为贵,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如何让一种中药逃过腐烂粉化的宿命,从而活得不朽是陈李济的最高机密。

金秋,柑橘满枝,离广州118千米小城江门新会,漫山的金柑橘熟了。人们不动声色地忙碌起来,大凡晴朗的日子,家家户户皆会剥柑橘晒陈皮,陈泳圈也借此时机来检验新货。陈李济有检验陈皮有一套百年不变的老传统,陈永娟固执的认为必须亲自监督,按部就班。果皮一定要选择新会的大红柑,是因为这里出品的柑橘不仅果皮油亮,酸甜适度,连挥发油成分都与异地有别,也被称为广陈皮。二三刀开皮是新会陈皮的标志之一。陈永娟从小就是谙熟此道,从果顶开三瓣,留果蒂部相连,便是正三刀法。但陈李济的陈皮更多的是使用对称二刀法,就是从两侧果肩弧,二刀开三瓣,留果脐部相连。无论何种刀法,皆保证果皮完美,只取皮,不留柑,这恐怕也是新会才有的奢侈。

在陈皮的炮制中,阳光和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任何非自然的烘干手法在这里都是禁忌,新皮年年晒、日日晒,旧皮定期翻晒。如此往返不厌其烦,年复一年。晒好的柑皮被麻纯片片串起,悬挂在灶台之上,灶下干柴烈火,灶上烟雾缭绕,柑皮在这日积月累的炊烟之中慢慢成化,如此历经春夏秋冬,方不负陈皮之名。这灶台熏皮的古老方法,到了陈李济被演绎出另一种招式。柑皮晒干之后装在麻袋里,口封严实,编上年份,一袋一袋放在楼阁上,下面烧柴,中间炼蜜,天天都这样熏,蜂蜜的分子与果皮细胞日以继夜耳鬓厮磨,炊烟裹着蜜香缭绕向上,熏烤着陈皮,让其慢慢陈化。长此以往,直到陈皮表面焕发出檀香木光泽,内层附着枋化又不脱落的粉末,这变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陈李济陈皮了。无论现在存储技术如何日新月异,陈李济固守着400多年的老规矩始终如一。陈永娟和他的父辈们是时间最忠诚的捍卫者。

正当广东沉浸在陈皮收获的热火朝天中时,上海崇明的藏红花已悉数凋零,20天的花期转瞬即逝,偌大的宅子里空空落落,只剩下俞福生一人,俞福生要赶在冬天降临之前把这些临近枯竭的藏红花茎球种回土壤之中。漫长的冬眠接将开始,光阴荏苒,幻化了因果,待到来年11月,鲜花会再度绽放。贵州德江,年轻的大学生田旭林正在延续祖先的事业,破坏蜜环菌,把它与种麻、腐木一起埋入深土,这是新一年天麻生长的开始,更是新一代药农生涯的启程。霜桑叶究竟为何在霜打后方能达到疗效,其中的原理张荣恩也说不清,但他深知世间万物顺乎天理,如期而至的灵性成就来本草神奇的生命,也揭开了医者深藏着的良苦用心。陈礼记果皮仓里,无论足上了年龄的旧皮,还是一年出头的新皮,都一同在斗转星移间接受着光阴的洗礼。在浙江桐庐,红曲的加工早已步入现代化,没有了,天气、温度、杂菌感染的困扰,洁净车间里发酵变得简单有效,唯一不变的是时间的跨度。如今工厂的附近,建起了中药博物馆,很多展品都是王良春每天使用的,在馆方邀请下王良春捐出了他最后一次手工炮制红曲的工具,一个属于手工业的时代也许就这样结束了。

时间,无影无形的力量,万物生长,花开花谢,在这些亘古不变的轮回,有的人被时间改变,有的人改变时间,勤劳、执着、坚守,正是这些中国人维系千年的品格,赋予了本草生命的温度,让它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并终于见证岁月的光辉。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